您所在的位置:仓山新闻网 >> 头条新闻 >> 正文

食话食说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http://www.csqnews.com  2022-09-23 22:49:15     【字号

认识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话食说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然而,不同类型的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症状有时可能很严重 食话食说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一些食源性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高危人群:老年人,孕妇,小孩子,免疫系统因糖尿病、肝病、肾病、器官移植或HIV/AIDS等疾病或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减弱的人,孕妇。

食话食说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病菌的症状及来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症状在接触后30分钟至8小时开始:恶心、呕吐、胃痉挛,大多数人也有腹泻。常见食物来源:处理后未煮熟的食物,如肉片、布丁、糕点和三明治。

副溶血性弧菌:

暴露后2至48小时出现症状:水样腹泻、恶心、胃痉挛、呕吐、发烧、发冷,常见食物来源: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尤其是牡蛎。产气荚膜梭菌:

暴露后6至24小时出现症状:腹泻、胃痉挛,通常突然开始并持续不到24小时。呕吐和发烧并不常见。常见食物来源:牛肉或家禽,尤其是大块烤肉;肉汁;干的或预煮的食物。

沙门氏菌:

暴露后6小时至6天出现症状:腹泻、发烧、胃痉挛、呕吐。常见食物来源:生或未煮熟的鸡肉、火鸡和肉类;鸡蛋;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和果汁;生水果和蔬菜。

其他来源:许多动物,包括家禽、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啮齿动物 (袖珍宠物)。

诺如病毒:

暴露后12至48小时出现症状:腹泻、恶心/胃痛、呕吐常见食物来源:绿叶蔬菜、新鲜水果、贝类(如牡蛎)或不安全的水

其他来源:感染者;接触带有病毒的物品表面

肉毒杆菌:

暴露后18至36小时开始出现症状:复视或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口齿不清。吞咽呼吸困难,口干,肌肉无力和瘫痪,症状从头部开始,随着病情恶化而逐渐下降。常见食物来源:自制的罐头或发酵食品。

弯曲杆菌:

暴露后2至5天开始出现症状:腹泻(通常为血性)、胃痉挛/疼痛、发烧常见食物来源:生的或未煮熟的家禽、生的(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和受污染的水

环孢子虫:

暴露后1周开始出现症状:水样腹泻、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胃痉挛/疼痛、腹胀、胀气、恶心和疲劳。常见食物来源:生水果或蔬菜 和草药。

李斯特菌:

暴露后1至4周开始出现症状:孕妇通常会出现发烧和其他类似流感的症状,例如疲劳和肌肉酸痛。怀孕期间的感染可导致新生儿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其他人(通常是老年人):除了发烧和肌肉疼痛外,还会出现头痛、颈部僵硬、精神错乱、失去平衡和抽搐。常见食物来源:软奶酪、生豆芽、甜瓜、热狗、肉酱、熟肉、熏海鲜和生(未经高温消毒)牛奶。

如何诊断食源性疾病?

1. 感染通常通过确定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来诊断。2. 通过在实验室培养粪便样本并鉴定在琼脂或其他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可以发现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等细菌。

3. 寄生虫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来识别。4. 病毒更难以识别,因为它们太小而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并且难以培养。通常通过测试粪便样本中表明存在特定病毒的遗传标记如核酸等来识别病毒。

预防食物中毒的4个步骤:

1保持清洁:在准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洗手和工作台面。细菌可以在厨房周围的许多地方存活,包括您的手、餐具、砧板和台面。

2生熟分开:将生肉、家禽、海鲜和鸡蛋与即食食品分开。使用单独的砧板,让生肉远离购物车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

3做熟食物:将食物烹调至合适的温度以杀死有害细菌。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将冰箱保持在-4°F或以下。在烹饪后2小时内冷藏剩菜。食物中毒的几种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腹泻、呕吐、胃部不适或恶心。会有发热、脱水,导致口干和喉咙干燥、站立时感到头晕、小便不多。

食话食说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网购食品关注啥?

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甚至菲律宾芒果干、意大利通心粉等国外食材,如今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网上买得到。近几年随着网购食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专家建议,网购食品时应查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尽量买大企业生产、正规品牌的商品。如果商品价格如果低于平时购买价格的一半以上,就要慎重购买。网购食品到货后,应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明商品名称、标识、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同时要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来源:健康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