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仓山新闻网 >> 图片新闻 >> 正文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http://www.csqnews.com  2021-09-02 19:46:15     【字号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民在居家养老服务站里休闲娱乐。林双伟 摄

“今天继续来两局?”“必须的!”这是仓山区仓山镇先锋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寻常一天。健身区、棋牌室,处处是老人们的欢声笑语;放了暑假的孩子们也没闲着,阅览区、乒乓球室,随处可见动静皆宜的美好。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通过党建带村建,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路。林双伟 摄

不远处的村委会里,村干部们正忙前忙后,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一楼的村政治生活中心内,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来村里视察时留下的嘱托“建设新先锋,更上一层楼”格外引人注目。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经过整体提升的先锋村政治生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全面展示了先锋村的奋斗历程。林双伟 摄

“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敬老模范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郊区村,到第二产业为主的“先锋”村,再到“三产富村、强二进三”的幸福家园,这条乡村振兴的“先锋”路径里,是满满的争先“密码”与为民情怀。

产业争先——持续发展不止步

走进先锋村,“城市味儿”扑面而来,栋栋高楼、片片绿意,加上来来往往的市民群众,城中村的“城景”日新月异。漫步村中,伴着村书记许长发的回忆,我也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先锋岁月”。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全景。林双伟 摄

1976年,地处福州郊区的先锋村就吃起了“螃蟹”,一个农械修配厂和一个木材加工厂,虽然年产值仅2万多元,却是村里经济转型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在先锋村同样如火如荼,小麦、水稻、蔬菜、渔业、生猪养殖……让福州人的“菜篮子”名副其实。

先行先试的勇气与胆识,先锋村与生俱来。坚持党建引领,迈着产业兴村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从第一家先锋塑料厂开始,村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从塑胶皮革、造纸、钟表,从收购企业,到开拓国际市场,先锋村兴办企业、以工促农、以工补农的步伐始终稳扎稳打。福建省先锋集团公司的成立,更让这个大家眼中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郊区村,一跃成为第二产业为主的“先锋”村。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林双伟 摄

福州郊区“示范亿元村”、市首批“小康村”……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迎来了城市化的“阵痛”。受地理位置和环境保护等影响,不少企业外迁,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村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困境如何解决?

在村政治生活中心,我看到那时候先锋村的转型之路——“第三产业富村”战略。

怀着那颗追求发展的心,先锋村先后投入600万元对原先锋冷冻厂、原奉丰纸品厂进行改扩建,引进了福州迷你星花园酒店、和暖妇产医院、海通广场等项目,“强二进三”的步伐下,逐步实现第二产业从零散加工型向规模型、科技型、集团化转变,第三产业从零星商业网点向专业化、综合化的大市场、商贸场转变。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党委书记许长发在介绍先锋村的奋斗历程。林双伟 摄

许长发书记告诉我,如今的先锋村,固定资产不断盘活,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文创产业、楼宇经济百花齐放,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幅可持续常态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不断绘就——

2015年以来,先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连续多年超千万元,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5亿元,村财收入达1732万元。

民生优先——反哺于民享幸福

这幅党建有为、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里,画中人的一张张笑脸也“溢”了出来。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退休村民笑脸相迎,聊着先锋村的变化。林双伟 摄

退休村民林美珠告诉我,她的幸福,是不断夯实的村级社会保障,是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更是惠及老、中、青、幼四代先锋村民的“特殊待遇”。这样的幸福共同体,让全体先锋人都能享受村经济发展的硕果。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居民养老服务中心。林双伟 摄

听着老人的叙述,我了解到,在村里,通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村民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50周岁以上村民,每月可领取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村民在村卫生所花0.5元,即可享受挂号、就医、拿药“一条龙”服务,村民因病住院可享受村里10%的额外补助,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少花钱”;村民独生子女上学可获补助,小学到初中费用全额报销,大专到博士生阶段升学给予每人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励……

我看到,“老有所养、学有所免、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四有”村级社会保障,与“村容好、配套好、活动好、风气好”的“四好”村级生活环境,是先锋村振兴画卷中的一抹亮色。这抹亮色间,更有村民的暖心“回馈”。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发展经济的同时,先锋村还着手提升人居环境,村庄整洁成为常态。林双伟 摄

先锋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退休村民林美珠的“再就业”场所,这里也是村老人会的办公地,每天,林美珠和同样是退休村民的“同事们”,都要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出谋划策。

“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先锋村民,见证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这些年,能为村民想的,村里都想到了,我们也要好好发挥余热,为村子多做贡献!”老人们如是说。

除了反哺村民,对“落户”村内的企业,热情服务也一如既往。

“经常来我们这‘串门’,帮我们解难题、谋发展!”福州隆诚制衣有限公司在先锋村扎根近20年,作为“老朋友”,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我,疫情期间,村党委不仅给企业提供了物资帮助,还免去了租金,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在村里办企业,我们放心!”

规划领先——蓝图绘就启新程

从条条村道到畅通新路,从片片农田到和美家园,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先锋村的“先锋赛道”已然开启。

我了解到,面对部分村产低效运营、村庄环境尚待提升、未来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村里将坚持党建引领,承继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活力,不断盘活村产,通过产业升级、夜色经济、文创产业、楼宇经济等多向发力,加快实现乡镇经济向都市型经济的转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集体经济“新先锋”。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海通广场的投用给先锋村带来可观的村财收入。林双伟 摄

在村里,我看到,升级换代的“先锋动作”正火热展开——

为提振夜色经济,改换新颜的龙津河畔,一条风情水街即将亮相;展进路旁,景观绿化、立面改造同步上马;村内的园区升级改造也已谋划;原本的汽修厂地块,也谋划改造为集体租赁住房……

仓山先锋村:遇见“幸福的密码”

先锋村航拍图。林双伟 摄

这份仍在书写的“十四五”答卷上,“一街四园”的产业布局渐渐绘就:三高路串起商贸街、村里建起高标准的村级工业园、旧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先锋幼儿园打造成文教精品园……

“建设新先锋,更上一层楼”,在强产业、护民生的“先锋密码”里,是处处升腾的新希望。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