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仓山新闻网 >> 图片新闻 >> 正文

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http://www.csqnews.com  2021-07-20 21:04:27     【字号

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游客参观林文忠公祠。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世人的目光聚焦福州,福州的古厝再次惊艳世人。

在福州,每个区县(市)都有丰富的古厝资源,而每个地方的古厝又有各自的个性特色,每座古厝都饱含着厚重隽永的光阴故事。

如何让古厝不在历史中消沉,更好展示出它们独特的魅力?这些年来,福州怀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频频“出招”,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古厝,让古厝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徜徉古厝

如在画中游在史中醉

风火山墙、青瓦雨檐、雕梁画栋……自公元前202年无诸在闽地构筑冶城,2200多年来,福州不仅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产生了许多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也留下了底蕴厚重的历史建筑——古厝。

福州古厝特别多。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鼓山鼓岭、闽安古镇、嵩口古镇、琴江满族村……到市区街头、郊区野外走一走,总能和古厝不期而遇。

古厝多的原因,在宋代任福州知州的散文大家曾巩的文字里便能找到答案。他撰写的《道山亭记》中说:“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意思是,古代福州周边山上多大树,有很多手艺精湛的工匠,坊间普通人都喜好夸耀自己房屋大且华丽,就是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庙观更是壮丽。

福州古厝别具特色,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故事,徜徉其间,如在画中游,在史中醉……你可以在戚公祠,感受戚将军带领戚家军杀得倭寇丢盔弃甲的战史;在马尾昭忠祠,了解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往事;在林文忠公祠,倾听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开元寺,领略千年古刹之美,从大铁佛见证先人高超冶铸技术……

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更是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在这坊巷间,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包括著名的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其中15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半部中国近代史”。

2021年3月24日,在闽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游客在安民巷立本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内参观。

修旧如旧

以“绣花”功夫护古厝

历经岁月,古厝不可避免地面临时光的侵蚀,逐渐失去光彩,有的甚至消失在历史烟尘中……如何珍爱古厝,福州渐成典范。近些年来,福州频出大招,特别是三坊七巷的修复在全国堪称样板。

“十余年来,我们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对古厝‘修旧还旧,保持总体风貌不变,重现历史’;建设方面遵循‘镶牙式、渐进式’的步骤,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修复。”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为例,修缮时,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建筑的历史原貌,并下“绣花功夫”把握细节,真实反映建筑的历史信息。

如民国时期跨时代的建筑刘家大院,修缮后,墙上的彩绘融合了清末的雕花风格和当时刚传入福州的西洋风格。为了做到这点,彩绘工作大部分是由本地工匠完成,建筑手法一脉相承,更好地表现修旧如旧的风格。又如洗银营巷23号的八仙隔扇门,施工人员把“锯末儿”加水放在大火上蒸煮烧开,然后用这烧制过的水来粉刷木头,保持建筑真实的古色。

在保护修复同时,福州古厝集团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把每处老建筑承载的故事讲好。

如今的三坊七巷将传统文化业态、地方特色商业与时尚旅游业态相融合,打造“吃住购行”的旅游产业链,形成“街区文旅生态圈”。2015年以来,三坊七巷连续6年成为游客过千万人次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

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严复故居院内景观。

科技助力

古厝保护更有效率

三坊七巷的保护,是福州古厝保护的开端,也是缩影。十多年来,朱紫坊、上下杭、梁厝、南公河口等街区的保护修缮与开发运营也在陆续开展。

特别是2019年6月《〈福州古厝〉序》重刊,在福州掀起文物和古厝保护热潮。2019年11月起,福州全市开展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涉及项目91个、资金176亿元。2020年12月开始,全市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对50年以上的古建筑进行全面普查登记、甄别、论证,并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进行复核,拟新核定公布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并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2019年、2020年,福州市检察机关开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福建高院研究制定出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在福州先试先行。司法部门介入文物保护第一线,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在推进古厝保护工作时,福州开始注重依靠现代科技。

现在,登录福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系统,即可一目了然福州全市已公布的671处历史建筑分布在哪里。在该系统上的福州市地图上,密布着小圆点,每一处都是历史建筑的位置所在。点开,便能查看建筑档案、现状信息、规划信息等。

“从普查认定,到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历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均纳入这张‘图’,我们可以直观地掌握这些建筑的情况,从而对它们进行巡查、追溯、管理。”市名城委负责人介绍,除了全市已公布的历史建筑,还有1100多处古建筑被纳入该系统。目前,这些建筑的档案信息还在不断更新完善。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能实现各级多端互动,提升历史建筑和古建筑的日常监管效率。

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位于螺洲古镇的陈宝琛故居。

还厝于民

古厝“活”起来“火”起来

光修缮还不够,古厝只有“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而让古厝“活”起来,福州的做法是,“还厝于民”。

继三坊七巷之后,这几年,上下杭、烟台山、梁厝等街区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修复后的古厝入驻了商家,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逐渐融合;在三江口,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厝、古街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的新去处。此外,还有许多古厝正变身为公共服务场所,灵响路46号就是其中精品案例的代表。

灵响路46号是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始建于明代。古建筑修缮开放之后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如今,大门两侧挂着多块牌子,包括南街街道综合文化站、鼓楼区文化馆南街街道文化站分馆、灵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南街活动点、鼓楼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鼓楼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基地等。一年多来,附近居民在这里阅读、写字、绘画、健身、听非遗讲座……古厝有了更多居民的足迹和印记,重新焕发了活力。

目前,福州各区都有一两处古厝修缮后用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案例:台江中平路黄培松故居修复后成了福州市美术馆新馆;省级文保单位林森公馆辟为全公益儿童绘本馆;省级文保单位汇丰银行旧址、市级文保单位独立厅分别成为文化馆、烟台清风书场等公益性文化场所;市级文保单位濂江书院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在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中,福州越来越注重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用新理念和新技术让古厝焕发出活力。比如林觉民·冰心故居进行了展陈提升改造,将大量的历史信息浓缩到现代化的展陈中,为故居留出足够的欣赏空间。

我们欣喜地看到,福州这座城里越来越多的老宅子、老街区绽放出新的光彩。相信,在这样的保护利用力度下,福州古厝“前世”说不尽,“今生”更出彩。

(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 陈丹/文 林双伟/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