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仓山新闻网 >> 图片新闻 >> 正文

古厝变身纪念馆成学霸打卡点

近两年,福州仓山区先后建成开放22座村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http://www.csqnews.com  2021-02-02 10:16:11     【字号

寒假到了,位于福州仓山区螺洲镇的陈岱孙纪念馆又迎来不少师生,自去年11月开馆至今,这里俨然成了“学霸打卡点”。

近两年,福州仓山区先后建成22座村博物馆,并免费开放,一批古厝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老仓山”的新名片,也成为周边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教育审美的课堂、游客了解仓山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重现学霸风采打造研学基地

古厝变身纪念馆成学霸打卡点

陈岱孙纪念馆位于仓山区螺洲镇陈氏五楼,陈氏五楼是帝师陈宝琛的故居,是省级文保单位。去年,借着陈岱孙诞辰120周年的契机,纪念馆落户陈氏五楼,大量珍贵的私家照片、来往手札、历史文献,重现“学霸男神”宗师风仪,展现仓山人杰地灵。

一走进纪念馆,就能看到白墙上挂着陈岱孙的名言——“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陈岱孙出生于螺洲,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他颜值高、学问高,擅长篮球、网球、高尔夫、游泳、打猎、跳舞,纪念馆中展示了他多张生活照,西服笔挺、干净素雅,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终身未娶,80多岁坚持上讲台,95岁仍主持博士生答辩。他曾在清华大学读书、从教,又到北大教书,为此,纪念馆的东西主展厅,一个是“弦歌清华”,一个是“传经北大”。二楼还有“陈岱孙影音室”“陈岱孙格言室”“陈岱孙学术室”,全面展现其造诣。

螺洲镇党委宣传委员鲍浛斌说,陈岱孙纪念馆建成后,古厝得到了有效使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扇朝圣螺洲文脉、瞻仰螺洲名贤的窗口,还有望打造为福州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

古厝活用盘活文化遗产

古厝变成学霸纪念馆,游客既能看古厝,又能缅怀先贤。同时,还能巩固仓山区与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深度融合,为福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仓山古厝多,重焕生机的不只陈氏五楼。2019年,仓山区启动村博物馆建设,如今已建成22座村博物馆,其中,阳岐严复纪念馆、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林森纪念馆等9座村博物馆是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而来的,在盘活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古建筑注入新生命,让优秀文化资源“传下去,活起来”。

同时,仓山区积极探索村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计划对已开放的村博物馆配套讲解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开辟有仓山特色的中小学生游学线路及党员教育活动基地。仓山区还将对已建成的博物馆开展评星挂牌,推进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

多元共建振兴乡村

近年,仓山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通过共建、捐赠、藏品展出等形式参与建设,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承担村博物馆的日常业务运行,激发村博物馆的文化活力,更好地发挥村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仓山区还通过挂牌,引入春伦茉莉花茶博物馆、建盏建窑艺术馆、大漆艺术馆、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在全区形成村博物馆开放矩阵,满足市民的不同游览需求。

对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去年12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乡村博物馆美术馆大有可为》,配发了仓山区建新镇台屿乡村博物馆的图片。他指出:丰富的乡土资源,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建设博物馆、美术馆,让后人了解先辈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助于汲取创造精神,以新的创造延续乡土文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乡土资源求发展,正成为村民的企盼,博物馆是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这不仅对促进乡土资源保护、促进当代文化创造、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有重要意义。

另一位博物馆行业专家也曾评价,仓山区的多元共建模式解决了“博物馆谁来运营、如何长期坚持”的问题,所以能让村博物馆形成一定规模,给文化爱好者带来更多的文博福利。

(来源:海峡都市报记者陈燕燕/文 毛朝青/图 通讯员仓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