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热夹杂,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是中风病高发的季节。
俗话说:“上蒸下煮三伏天”。随着进入三伏天,南方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逐渐增多,天气闷热且潮湿,湿热夹杂,使人就像在蒸笼中蒸煮一样。这种桑拿模式的天气,暑热邪气容易伙同湿邪横行霸道,为虎作伥,给人带来诸多不爽,让人寝食难安。更严重的是因此,,尤其是遇到今年这种加强版的三伏天(40天),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注意防暑祛湿,预防脑中风发作。
为什么容易诱发脑中风?
三伏天里,温度骤然攀升,酷热难耐,人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同时三伏天室内外和体内外的冷热转变,也会给血管带来挑战。
骤冷骤热的改变,会让血管不堪重负,尤其是合并有“三高”的人群,极易出现血压不稳
由于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容易诱发脑血管扩张。人们为了避暑降温,往往会选择吹空调、喝冷饮、吃冰冷食物,殊不知又容易刺激血管剧烈收缩。,大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者脑血管破裂诱发脑中风。
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心烦焦躁、睡眠障碍,这些情绪上的改变也容易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另外,暑热天气,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中暑”,容易出现
三伏天诱发中风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02
暑热
三伏天诱发中风发作的第一邪气是。暑为热之极,其性开泄、升散,容易耗气伤津,甚至损及肝血肾精,严重者甚至亡阴脱液形成虚脱重证。暑热邪气伤及人体,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唇干口燥,尿赤短少,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眼睛发红发胀等表现。
湿邪
诱发中风发作的第二邪气便是。三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雨水较多,热蒸水腾,湿热弥漫。湿为重浊之邪,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容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湿邪伤及人体容易出现嘴巴黏黏腻腻,身体困重,头脑昏沉、胃口欠佳,胸闷腹胀等症状。
三伏天里如何识别中风还是中暑?
03
三伏天里,中风高发,中暑也高发。但部分人会把中风和中暑混淆,尤其是把中风误认为中暑,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治疗,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更严重者甚至会丢失生命。
中风病
一定要记住,是以突然叫不醒,或者神志淡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含糊或不能讲话、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能会伴随头昏、走路不稳、视物模糊、吞咽呛咳等症状。
中暑
而往往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常见表现为头晕、乏力、发热、脉搏加快、四肢发冷等,不会有口角歪斜、偏侧肢体乏力、偏瘫等表现。切记,中风的发作不一定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且多发生在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身上。千万莫将中风当中暑!
04三伏天如何袪暑除湿,预防中风发作?
1.防暑除热多饮水
“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想要防暑除热,一定要做好避免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尤其是要注意防晒。建议中老年有三高人群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同时炎热夏季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以调节体温。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因此,在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温开水或者茶水,也可以煲一些防暑祛湿的汤水,例如:马蹄水,酸梅汤,莲子百合绿豆汤、冬瓜薏米排骨汤等。
2.祛湿运动少贪凉
三伏天里,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雨水较多,常多雨而潮湿。因此,养生预防离不开健脾祛湿。此时,饮食宜开胃健脾为主,粗粮、绿叶菜、瓜茄类蔬菜和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清淡滋阴、易于消化的食品,如鸭肉、鲫鱼、瘦肉;多吃苦味的时令蔬菜,如苦瓜、莴笋等,也可以多食用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有利尿补水祛暑的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也可喝食疗粥,如绿豆粥、薏米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养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防止湿邪停滞、损伤脾胃。尽量避免肥甘厚味及燥热辛辣之品。
同时,运动发汗亦是祛湿的不错选择,建议可以在气温不高的清晨或者太阳下山后,选择在阴凉处散步、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活动筋骨,愉悦身心。
另外,想要祛湿,切忌贪凉。尤其是有三高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避免生冷,房间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尽量减少频繁出入空调房。如果出汗较多的情况下,要擦干汗液或换衫后再进入空调房,给血管提供一个缓冲保护。
3.睡眠充足少生气
夏季昼长夜短,加上暑热作祟,很容易引起“夏日失眠症”。当夜晚的气温超过25℃时,人体的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导致难以入睡。再加上三伏天湿热夹杂,容易让人心神不宁、头脑昏沉,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让人苦不堪言、疲惫乏力、精神不振。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人体一系列学习记忆、情绪、免疫功能及体内激素、递质的变化,严重可诱发心脏病、脑中风、甚至猝死。因此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中风特别重要。建议起居规律,中午可以适当午睡补充能量。但一定要控制午睡时长,建议不超过30分钟。
白天适度运动,睡前避免房间空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避免过饱或者过饥,避免思想紧张或者强脑力活动,可以通过热水足浴、穴位按摩、喝温牛奶、听听轻音乐、中药代茶饮、香薰疗法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酷暑难耐易让人心情烦闷、闹心,从而导致血压骤升,或者血压波动,故而要保持情绪平稳,心情愉悦。重视心神调养,建议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 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当火气上来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可以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4.合理用药需监测
由于夏天气温升高,部分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血压较之前有所下降,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波动,这时候吃药的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压、血糖,千万不要吃上药就不闻不问,不管是否控制达标。很多时候,血压、血糖的改变并不会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因此,居家监测很重要。如果遇到血压血糖波动,尽量不要擅自减药、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其实,长期服用降压药、降血糖药物,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反跳,血糖不稳,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05结语
中风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病,需要及早到有卒中急救诊治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来源:启明健康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