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http://www.csqnews.com 2014-04-03 15:59:42 【字号 大 中 小】
2月24日,以“弘扬临水文化 两岸共享平安”为主题的第七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福州南江滨九龙壁公园隆重举行,共有70多个(其中台湾21个)来自海峡两岸的顺天圣母宫庙及民间演艺团体约2000人参加此次活动。
本届文化节内容包括《娘奶的故事》情景表演、民俗风情表演展示、仓山区旅游推介展示、临水文化研讨会等四大板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分展现闽台同根同源的陈靖姑信俗文化的魅力。
本次文化节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仓山区委、区政府、福州市台办、福州市文新局、福州市旅游局以及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仓山区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传承促进领导小组、仓山区委宣传部、仓山区文体局、仓山区旅游局承办,福州市闽江公园管理处、仓山区台办、区文明办、区民宗局、区教育局、区计生局、区文联、烟台山管委会、各镇街、区传统文化促进会等协办。
情景表演《娘奶的故事》
上午9:30,融合歌舞、音乐、朗诵、舞台剧等表演形式的《娘奶的故事》情景剧隆重登台,该剧分为“祈福南台”“感恩母亲”“圆梦海峡”三个章节。组委会在对前六届文化旅游节活动总结提炼基础上,精心创作编排了该情景剧,成为本届文化旅游节一个亮点。该剧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陈靖姑信俗文化伴随自己成长的经历,在一老少的对话中,再现了请花求子、过关祈安、成人礼、祈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生动诠释了临水夫人扶危济困、保佑妇孺而深受百姓爱戴的民俗信仰传统。
一曲深情的《送还人间圆满的爱》拉开“祈福南台”章节的帷幕。一位老人向孩子讲述陈靖姑舍身祈雨、降妖除魔的神话传说,阐述了陈靖姑信俗文化的起源。随后,15分钟的闽台陈靖姑祈福活动更是吸引全场信众的目光,神情肃穆慈祥的顺天圣母神像在闽台信众的簇拥下端坐在主祭台的正前方,钟鼓声后,司仪官高声颂扬临水夫人的功德,为百姓祈福送安。
“感恩母亲”章节,包括舞蹈十二婆姐送子送福表演及“文明过节•陈靖姑文化(请花)体验活动”、集体传统成人礼表演。请花送子体验活动在现场掀起一个小高潮。慕名而来的20对新婚夫妇虔诚地从陈靖姑金身前请走一红一白的菊花,向女神“求子求女”,寓意着“男女平等、自然和谐”。
在“圆梦海峡”章节,闽台陈靖姑信众代表畅谈两岸陈靖姑文化旅游交流的故事,来自两岸的电音三太子们带来了现场的斗阵比赛,灵动的舞步和夸张的造型引来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随后“过关”体验活动生动演绎了陈靖姑作为“平安女神”保佑幼童平安成长博爱胸怀。最后,一首原创福州话歌曲《娘奶出航》响彻闽江之畔,这是自陈靖姑金身首次赴台巡安圆满成功之后,以传颂临水夫人外出巡安恩泽四方、祈愿两岸和平发展为主题创作的歌曲,具有浓郁福州地方特色。
民俗风情展演
上午9:00,别开生面的民俗风情展演闪亮登场。在闽台临水文化交流林,来自闽台两岸10多支民俗表演队伍一字展开,展示了太平鼓、高跷、旱船、伞舞、灯笼舞等民俗文艺节目。他们借助丰富多彩的场面与队形变化,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突出仓山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两岸民俗文化血脉相融的本质。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还根据陈靖姑的传说,用太空粘土创作了《勤学》、《孝亲》、《除妖》、《祈雨》等九组作品展等来表现陈靖姑脱胎祈雨降妖除魔的伟大功绩,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吸引了现场很多信众驻足观看。
旅游推介展示
活动现场,组委会举行旅游项目推介、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展示了仓山区广阔的旅游前景。主办方向观众免费发放旅游法宣传册、二维码旅游地图、手绘地图,现场群众争相领取。
25日上午,主办方在仓山后山临水宫举办临水文化研讨会,闽台民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陈靖姑信俗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相关链接
陈靖姑是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被海内外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 2008年,陈靖姑信仰习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靖姑信仰是海峡两岸共有的民俗文化。据统计,在东南亚各地就有大小临水宫1800多座,信徒8000多万人,仅在台湾以其作为主神祭祀的宫观就多达400多座,信徒有近1500多万,作为附神供奉的宫观更是遍布全岛。
福州市仓山区下渡是陈靖姑的出生地,也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源地。仓山现存有多处相关遗迹,其中陈靖姑故居、陈靖姑师父许真君祖庙、临水陈太后祖庙,为海内外信众所敬仰。自2008年以来,仓山区已成功举办了六届陈靖姑民俗文化节,联合台湾陈靖姑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及信众来榕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推动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常态化。2012年12月,仓山陈靖姑故居金身首次赴台巡安,200多人组成的交流团护送陈靖姑金身在高雄、台南、嘉义、台中、桃园、新北、宜兰、基隆、马祖等地绕境巡安,受到热烈欢迎,10多万台湾信众焚香参拜金身。陈靖姑民俗文化节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一个响亮的民俗文化品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往来交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