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妇幼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战略行动。为贯彻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提升机关干部对母婴健康防护的认知与技能,3月7日上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妇幼保健院、仓山区卫生健康局、仓山区妇联、仓山团区委、仓山区妇幼保健院、仓山区卫健系统工会联合会、仓山区下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仓山区小茉莉青少年事务社工中心联合在美墩苑开展“爱无界,防有方——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共筑健康未来”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特邀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江艳洁开展《消除艾梅乙传播 守护母婴健康》专题讲座。江医师结合临床案例,系统讲解艾梅乙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孕期检测干预的重要性,强调通过科学手段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并解读国家关怀政策,深化了参会人员对三病危害和防控责任的认知。参与者通过制作中药香囊、手绘团扇等活动,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健康知识。
活动现场还设有义诊环节,义诊区提供艾梅乙免费咨询及血压、血糖检测服务,医务人员一对一解答疑问,普及孕期保健要点、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有效预防措施和早检、干预的意义,以及倡导珍爱生命、反家庭暴力的正确家庭观念。展区通过立架展板、宣传折页等载体,图文并茂展示艾梅乙防治、出生缺陷预防等知识,并延伸宣传垃圾分类、叶酸补充等健康内容。结合“3·8妇女节”,向女性发放健康礼包(含计生用品、宣传手册),倡导主动参与婚检、孕检及“两癌”筛查。
活动累计接待咨询16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折页、避孕药具等宣传用品180余份,通过本次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群众对艾梅乙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和主动检测意识,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宣传知识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是国家关爱妇女儿童的重要举措,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高。
艾滋病病毒(HIV)在哪里呢?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1、性接触传播:男女或男男之间无保护性的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性伴侣越多,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2、血液传播:输入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及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等都可以传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以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怎样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拒绝不安全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
5、安全输血。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生健康的宝宝,但需要在孕早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孕期规范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和人工喂养,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危害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如果梅毒孕产妇没有及时治疗,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有哪些症状?
早期会在接触部位出现红色结节;随后会出现全身对称性红色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等部位;感染两年以上,可发生多个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先天梅毒患儿会出现皮肤黏膜、眼、骨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隐性梅毒感染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需要尽早检测,尽早预防母婴传播。
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怎样预防梅毒?
1、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2、正确使用避孕套。
3、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检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先天梅毒发生的。
梅毒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尽早到医院接受检测和规范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复查。婴儿出生时接受规范的预防性治疗,梅毒母婴传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HBV是一种DNA病毒,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中可保存15年。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①母婴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性传播;
④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径。疫苗接种全程需要接种3针:
①出生时,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②1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③6个月,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与母婴喂养
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宝宝。
避免母乳喂养。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混合喂养 。
梅毒感染妈妈的喂养策略
遵守以下事项,可以母乳喂养。
孕期2疗程治疗,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
避免乳房及乳头破溃。
乙肝感染妈妈的喂养策略
遵守以下事项,可以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喂奶前洗手,擦拭奶头。
奶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时,暂停母乳喂养。
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
婴儿7-12月时检测乙肝抗原抗体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我国于2015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力争率先在儿童中实现“零艾滋”、消除儿童新发感染。
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
孕产妇应该在怀孕前或孕早期就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以便于疾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母婴传播。
来源:福州市仓山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