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间,霜降已过,立冬已临。虽然从窗外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但每天响起的闹钟总会按时提醒2020这趟列车即将驶离月台,总想做点什么抓住时间的尾巴,留下属于今年的回忆,恰好朋友提议结伴游览烟台山。
作为一个外乡人,此前对烟台山印象寥寥,记忆中通勤路上每每经过都多少被那份闹中取静的闲适所打动,遗憾不能停下脚步细细感受,因而此番出游满怀期待。
出行的队伍在地铁上藤站集结完毕,沿着万春巷步行,眼见坡道拐角的矮墙上披着一张绿萝织就的藤帐,墙上书刻着此行的第一站,我们到了烟台山公园。
据《福州市仓山区建设志》记载,烟台山公园建造于1964年,面积24.75亩,海拔46.15米。元末明初,为防倭寇入侵,于藤峰绝顶设烟墩作报警之用,故得名烟台山;后至明朝,梅坞至程埔头,盛植梅花,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有了“琼花玉岛”之美誉;待到清康熙年间,烟台山更是被誉为“福山八景之首”。
与记忆中的福州公园一样,这里也有那份闹市中的静谧。公园依山而建,亭台楼阁坐落林间,处处可见叠石假山,拾级而上,曲径回廊。
时逢周末,园里好不热闹,充满朝气与活力,晨练的大爷在榕树下打着太极,写生的画家在雕塑前观察描绘,还有父母指着路边告诉孩子这是榕树,那是樟树和羊蹄甲树,一时间让人怀疑是不是一缕春光被偷偷藏在了这片园中。
石厝教堂
如果说公园的景色是烟台山姣好的面容,是她的自然之美,那出了公园沿着乐群路与爱国路,在前往旅程第二站石厝教堂的路上,这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展示了她属于历史人文的另一面。
作为曾经福建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烟台山汇聚了17国领事馆,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11所教会学校,被称作福州版的“万国建筑博物馆”,是近代福州历史的见证人。
闽海关税务司官邸
漫步在这历史的回廊中,眼前是老旧的洋房,头顶是遮天的榕树垂下的一条条须根,轻风拂过,气根在叶片的沙沙声中慵懒摆动,枝头偶有落叶打着转落在楼顶的瓦片上,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仿佛这阵风是从过去吹来,穿过了时间,将旧时光带到眼前。
作家叶圣陶在散文作品《客语》中写道:“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曾在福建协和大学短暂执教的他,寥寥数语点出我心中对这景色说不出的喜爱。
爱国路2号
正因这份诗意为伴,在清风夹着的土味和青草香中渐渐走入历史脉络中,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相对,好似一首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怀诗,但一转念,这强烈的古今反差,又何尝不是在谱写国家洗去屈辱,由弱变强,昂扬走在复兴之路上的时代新篇章。
烟台山还有很多风情建筑,多想再寻一个闲暇,沏一杯清茶,品一品这份诗意与过去的繁华。(来源:有福之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委党校薛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