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仓山新闻网 >> 仓山资讯 >> 正文

“阳光”照亮脱贫路

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

http://www.csqnews.com  2018-08-28 15:49:47     【字号

  定西陇西县董家寺村村民在阳光房里种植香菇。记者张人峰 摄

  “数”说阳光房脱贫账

  ●1.5万元

  连江县目前已投入资金424万元,帮助定西陇西县7个乡镇150户贫困户建成阳光房150座,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收1.5万元左右。

  ●434户

  仓山区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方式,计划在定西临洮县建设阳光房434座,目前已建成355座,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带动6个乡镇12个村434户贫困户脱贫。

  ●1000座

  台江区牵线搭桥在定西石泉乡建设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规划建设1000座菇棚。产业园对贫困户优先吸纳务工、优先承包菇棚、优先技术指导、优先收购销售。

  说起阳光房,许多人想到的是明亮舒适的休闲玻璃房,身处其中,幸福感便油然而生。而在距离福州千里之外的定西,也有一座座阳光房,让一个个贫困户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阳光房,其实是种植用的,大多建在田间,是福州市复制在永泰县探索形成的阳光房帮扶模式,结合定西当地气候环境和设施农业实际,创造性开展的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项目,具有占地规模小、品种多样化、简单易操作、生态环保、收益稳定等优点。

  围绕阳光房项目,福州与定西两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小小阳光房 脱贫好帮手

  “新一批菌棒正在出菇,很快就可以采收第一茬香菇了。”日前,记者在定西市陇西县菜子镇董家寺村看到,一座座印有“福州帮扶定西阳光房种植试验项目”字样的蓝色小房子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显眼,村民们正在里头忙着照料菌棒。

  其中一座阳光房的主人,是47岁的贫困户王挺雷。因腿脚不便,他既不能和村里的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又无法从事费劳力的本地传统中草药种植,只能靠种植小麦养家糊口,年收入不到2000元。

  “去年4月,我听说村里要建阳光房,免费给贫困户种香菇,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不到一年就赚了上万块。”王挺雷乐滋滋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脱贫账本”——去年开始种植香菇,产菇四茬共3390公斤,收入28400元,除去菌棒成本16000元,纯收入12400元。如今,阳光房里的新一批菌棒正在出菇,一朵朵鲜嫩的香菇冒出芽孢,让王挺雷看到了脱贫的“阳光”。

  福州与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对口帮扶陇西县的连江县通过物资扶持到户、技术服务到人的办法,目前已投入资金424万元,选取陇西县适宜发展阳光房产业且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7个乡镇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在房前屋后建成阳光房150座。目前这些阳光房均已投用,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收1.5万元左右。

  “接下来,我们将发挥阳光房易复制、见效快的特点,再建29座,且单座面积从原先的12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可容纳约8000个菌棒,加快贫困户增收步伐。”连江县挂职干部、陇西县副县长刘麟翔告诉记者,他们还积极联系香菇收购企业,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反季节种菜 收入翻十倍与陇西县采取分散入户的建设方式不同,福州市仓山区帮扶定西市临洮县的阳光房项目,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形式,在临洮建设阳光房434座,累计投入资金721万元,已建成355座,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带动6个乡镇12个村434户贫困户脱贫。经营户、家庭人口、致贫原因、种植品种……记者在洮阳镇李范家村看到,一期建成的20个阳光房门口,都挂着一块详细的贫困户信息牌。每座阳光房面积约280平方米,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洮阳镇党委书记王建府介绍,李范家村有220多户实施了异地搬迁,以前村民在山上搞种植为生,下山后开始为生计发愁。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机遇,村里筛选了首批20户贫困户试点阳光房蔬菜种植,并成立富民产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销售。

  贫困户张艳太已年近六旬,是个缺技术致贫的典型。从来没有种过蔬菜的他,在技术专家和农艺师的手把手培训指导下,也成了种菜好手。

  眼下,他种植的辣椒长势喜人,即将上市。“以前在山上种土豆,面朝黄土背朝天,很辛苦又赚不到钱。去年10月,我在阳光房里种了一茬西葫芦,今年6月拉到城里的市场上,一下子就卖完了,得了差不多7000元。这阳光房,真是不简单。”

  仓山区挂职干部、临洮县副县长黄朝锋给记者算了算阳光房种菜的“高性价比”:一亩地种土豆一年收入2000元,要是种蔬菜,能建2个大棚,一年至少能收入2万多元,“一亩地的产出,翻了十倍”。

  “二期的50个阳光房,我们准备引进一家企业参与建设,村里能种蔬菜的贫困户就自己种上,没有能力种的可以租给别人或者让企业代种,收取租金和分红。”王建府说,等70个阳光房全部投入生产,就能统一开拓销售渠道,打造自己的蔬菜品牌,促进稳定脱贫。

  龙头来带动 培育产业链

  “阳光房里的菌棒月底就要产出第一茬香菇了!”这几天,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的贫困户张文军脸上总挂满笑容。今年46岁的他家里有3口人,因儿子患侏儒症,看病欠债50多万元。如今,经过大半年的忙活,他终于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在此之前,张文军没有接触过香菇种植,外出打工做的是电焊工,不仅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去年底,乡里来了一家帮扶企业,要搞阳光房种香菇,我就开始一边在示范大棚里务工,一边学习种香菇技术,每天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要是这批香菇收成好,我准备自己承包大棚来种!”

  张文军所说的帮扶企业——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有40多年种植、加工和出口农副产品的历史。

  闽中公司负责人阮为江介绍,在福州市台江区挂职干部、安定区农工部副部长刘毅的牵线搭桥下,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去年11月落户石泉乡。“我们公司主打‘高原夏菇’品牌,定西气候干燥,温差大,湿度差也大,具备产出一级夏菇的地理气候条件。选择把产业园建在石泉这个深度贫困山区,是响应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希望能带动当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出一条产业立乡的路子,帮助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阮为江说。

  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按照“一园四区”(菌棒生产区、菇棚栽培区、加工交易区、研发展览区)规划设计,远期规划建设1000座菇棚,近期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菌棒生产车间1座,可年产菌棒100万袋,满足产业园的菌棒需求。月底,项目一期的100座大棚将全部完工。二期计划明年动工,再建设菇棚200座,并建设脱水烘干生产线1条,尝试干菇生产加工。

  “每个大棚可容纳8000个菌棒,按一个菌棒产出1.5斤香菇来算,每个大棚一年纯收入1.6万元。”石泉乡乡长孙小军介绍,产业园对贫困户优先吸纳务工、优先承包菇棚、优先技术指导、优先收购销售,今年计划种植100万袋菌棒,预计带动贫困户121户脱贫。

  “这是一个企业先落户先投入的扶贫项目,台江区的115万元扶贫资金以折股到户、固定分红的形式注入企业,两者有机结合,用小投入撬动了大资金,将产生巨大的扶贫效应。”刘毅充满期待地说。

相关新闻